暴雨洪涝后疾病预防与生活指南

来源:  作者:   传染病管理系统      2023-08-09 11:56:49

 暴雨洪涝后疾病预防与生活指南(图1)

最近,海河流域和吉林、黑龙江等地都遭受了大到暴雨袭击,洪涝情严重。洪涝过后,人们需要警惕可能带来疾病,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.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问题以及相关预防指南.

胃肠道疾病预防

暴雨洪涝期间,饮食不洁或饮用被污染水等都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,出现腹痛、呕吐,甚至发热等症状。因此,专业人士建议,要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生水;此外,减少冷饮摄入,以免对肠胃造成伤害,增加胃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. 此外,保持良好居家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也非常重要. 贮存或加工食物时,应注意生熟分开,以防止交叉污染;清除受雨水浸泡过垃圾,保持下水道畅通;对被淹水浸泡房屋内外进行消毒杀菌处理.

皮肤疾病预防

夏季气候温暖潮湿,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虫。对于受群众和人员而言,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也容易引发一些皮肤问题. 医生指出,浸渍皮炎、湿疹皮炎、真菌细菌感染等感染皮肤疾病以及虫咬皮炎等几类皮肤病较为常见. 浸渍皮炎主要症状包括手足发白、起皱,严重时可能出现脱皮、糜、渗液,伴有瘙痒和疼痛等症状. 对于发白、起皱等情况,可以外用达克宁或百多邦软膏预防真菌和细菌感染;对于糜、渗液等情况,通常使用3%硼酸溶液进行冷敷,以起到拔和消炎作用.

如果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,容易引发足癣、股癣、体癣等真菌皮肤病,或毛囊炎、脓疱疮等细菌皮肤病。破损处皮肤极易合并细菌感染,严重时可能引发丹毒、蜂窝组织炎等. 毛囊炎表现为毛囊丘疹、脓疱;脓疱疮则较常见于儿童,表现为水疱、脓疱、糜、结黄痂等,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疼痛、剥脱和发热等症状。专家提醒,为了预防皮肤病发生,要尽量减少接触污水频率,注意个人卫生,及时更换贴身衣物,注意清洁皮肤褶皱部位,保持局部燥和透气,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等物品。在户外工作时,应穿戴好防护衣帽,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,穿戴防水长筒靴,在浸泡后及时清洁,并对破损皮肤进行及时消毒. 此外,一些疾病通过老鼠、蚊子等动物传播,还需要做好防蚊、灭鼠和灭蝇工作.

洪涝后生活指南

 暴雨洪涝后疾病预防与生活指南(图2)

暴雨洪涝过去,情还没有结束,要做好洪涝后防疫工作,才能真正恢复正常生活. 以下是一些洪涝害后生活指南:

  1. 如果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,或者皮肤问题较为严重,使用外用药物没有明显缓解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.
  2. 做好个人卫生,保持室内外清洁.
  3. 注意饮食卫生,传染病管理系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未经处理水。
  4. 注意防蚊、灭鼠和灭蝇工作,以防止疾病传播.
  5. 做好居家环境清理和消毒,尤其是受洪水浸泡过房屋.
  6.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,经常洗手,并及时更换洗涤用品.
  7. 传染病管理系统
  8. 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,要及时就医,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.

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,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洪涝害后疾病发生风险,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. 洪涝害过后,重建家园同样重要,但健康更是最宝贵财富,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重视。.

智轩互联提供传染病管理系统全面解决方案免费试用
咨询在线QQ
服务热线
19958963957
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系统演示